D-二聚體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凝塊,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D-二聚體的臨床檢測主要應用在靜脈血栓栓塞(VTE)、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診斷。
正常人纖溶酶和抑制酶之間保持了動態(tài)平衡,使血液循環(huán)能正常進行。人體內的纖溶系統(tǒng),對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維持血液的流動狀態(tài)和組織修復,起著重要作用。為維護正常生理狀態(tài),在外傷或血管受損的情況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從損傷的血管中流失。病理狀態(tài)下,機體發(fā)生凝血時,凝血酶作用于纖維蛋白,轉變?yōu)榻宦?lián)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降解纖維蛋白形成各種碎片。r鏈能把二個含D片斷的碎片連接起來,形成D-二聚體。D-二聚體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塊在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形成,是急性血栓形成的一個敏感的標記物,但不具特異性。D-二聚體的升高反映了體內存在著凝血及纖溶活性增強的重要分子標志物。常用的檢測方法有三P試驗、膠乳凝集法、ELISA法、免疫滲濾膠體金顯色反應法等。
D—二聚體的含量變化可作為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的標志。具體臨床應用如下:
1、排除肺栓塞
診斷PE的金標準是肺血管造影,但其具有侵襲性。199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推薦使用D-二聚體檢測作為急診室肺栓塞診斷的篩選指標。大量研究表明,定量檢測D-二聚體對PE的敏感性和陰性預期值均為100%,當D-二聚體檢測值<0.55mg/L時,可排除PE。
2、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被認為是目前診斷DIC非常有價值的指標之一。D-二聚體含量與患者機體的纖溶狀況呈正相關,D-二聚體含量隨病程的進展而逐漸增高,經(jīng)有效治療后,D-二聚體含量逐漸降低。若D-二聚體含量>0.5mg/L,對DIC高危患者有極高的預報價值。
3、深靜脈血栓(DVT)的篩查
DVT單憑臨床癥狀不能完全確診,必須依賴靜脈造影術,但靜脈造影屬有創(chuàng)傷性檢查。因此,有效篩選試驗顯得尤為重要。D-二聚體檢測是DVT篩選的有效手段。靜脈造影確診為DVT的病人D-二聚體含量均升高。所以,臨床上懷疑DVT的病人如果D-二聚體含量正常,可完全排除DVT的診斷,從而避免靜脈造影對病人帶來的痛苦和危害。
4、腦梗死診斷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
目前,對腦梗死患者的診斷和療效的觀察,頭顱CT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但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24h內CT變化不顯示密度變化。發(fā)病后2~3周,腦梗死區(qū)處于吸收期,由于水腫消失和吞噬細胞的侵潤,病灶與腦組織密度相等,從而導致CT上見不到病灶。反復CT檢查,加重患者負擔,延誤時間。近年報道D-二聚體檢測可填補這一缺憾。在腦梗死急性期,D-二聚體水平與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謴推贒-二聚體水平較急性期下降,提示預后良好;較急性期上升者,預后不良。腦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療,溶栓后1h血漿D-二聚體水平急劇升高至峰值,維持6h,24h后基本恢復至溶栓前水平,48h后明顯下降,基本恢復正常,與溶栓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腦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療中,隨著血栓溶解,D-二聚體含量急劇上升,當血栓完全溶解,血管再通后,D-二聚體含量迅速下降。如果持續(xù)較高水平不降,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繼發(fā)性血栓形成。
5、溶栓的監(jiān)測及評估
血栓發(fā)生后,及時給預溶栓治療,使血流復通,阻止病情惡化,及早解除病人痛苦,更快緩解癥狀而痊愈,但溶栓是一種很危險很急切的治療方法,而給藥的濃度又關系到治療的效果及病人的安危。因此藥物的用法、用量是至關重要的。D-二聚體作為血凝塊被降解的特異性物質,它隨著血栓被溶解,其血漿含量會不斷增加。D-二聚體的升高,可特異的指示體內有血栓形成或溶栓治療有效。因此,在溶栓的過程中,D-二聚體含量先升高,而后又降低,說明溶栓已達療效;若升高后維持在一個高水平,則提示用藥量不足。所以,D二聚體的變化有助于溶栓療效的觀察,指導用藥的濃度。
|